2017年,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把触角从线上伸到了线下。与曾经的O2O模式不同的是,这次他们希望能够在数据、供应链、支付、门店、场景等各个方面,实现线上线下的交融互补。
人们不约而同地将这类打通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,叫做“新零售”。即使“新零售”的具体定义目前还众说纷纭。
在最近的一场新零售沙龙上,有人说:“现在我们去定义新零售就好像100年前去定义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”。没有必要非要定义新零售是什么,“只要能从这个信号上总结出一些值得学习和沿用的内容就可以了”。他很确定的一个事情是,新零售凸显的是电商企业的瓶颈,而传统零售的春天真正到来了,而传统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。
“新零售”是一场诺曼底登陆
目前,商家70%是线下门店。白鸦说,从去年3月份开始,很多用户提出产品修改意见,希望能够打通线上线下。比如,消费者线上购买的优惠券,可以在线下门店使用。意识到“线上线下互动、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,商品、库存、会员、营销体系整体打通是迫不及待了”。
除了对用户需求的直观感知外,过去一年里,线上流量增长疲软、线下门店生意萧条、顾客消费升级等大环境原因,也是催促有赞开始“打通”工作的动力。
现在电商用户已经封顶,流量用户向头部集中,电商平台生意难做。与此同时,传统零售门店日子也不好过。线下客流被电商平台、吃喝玩乐一体化的购物中心分散掉了相当一部分。而且,消费者对服务、体验越来越挑,“消费升级的本质就是要求越来越高了”。
新零售还没定义,但传统零售的春天真的来了
为了解决线上不景气、线下也萧条的两相尴尬的情况,所谓的“新零售”业态开始出现。互联网企业希望能够借此破除线上流量增长疲软的瓶颈,用技术、数据为传统零售业赋能;传统零售业希望能够借力使力,重焕活力,因为现在“线下如果没有互联网营销的能够和经营的能力,生意也会变得很难做”。
零售领域最重要的因素无外乎人、货、场、服务、体验等五大要素,要想更好认识“新零售”需要对这五个因素眼下正在经历的变化进行深入剖析。
“顾客资产的私有化”
目前,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2016年,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数出现10年来首次下降,与此同时,老龄化程度提升。在人口红利日渐消减的背景下,当年伴随淘宝平台一起成长起来的一部分淘品牌,开始了艰难的“出淘”之路,例如试水线下实体店。
这些品牌之所以“出淘”,根本原因是“发现顾客不是自己的”,“今天不光顾客不是你的,连人口红利都不是你的”。因此,“顾客资产的私有化是新零售释放出的第一个信号”。
顾客资产私有化后,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挖掘每一个顾客身上的价值,也就是“单客经济”。传统零售生意人讲究控制成本、薄利多销,而今天因为消费升级,消费者的预算在任何品类下不再固定,适合的零售生意模型不是“毛利×销量”,而是收益(Earnings)=商品(Merchandise )×客户²(Customer²),“这就是一个新‘E=MC²’。”
同时,在新经济条件下,未来门店经营转变为帮顾客管理好店,也就是做好会员生意,这与挖掘单客价值是一脉相承的。比S2B2C更重要的是2C2S,运用顾客明确给出的需求,获取更多的利益。
以水果零售商为例,它提出一个理念就是“为会员看店”。每个会员会在会员卡中储值,门店根据会员的实际需求调整商店里的主要品类和场地,尽可能在每一个会员身上挖掘更大的价值;并通过老会员的线上社交网络吸引新会员加入。去年仓储式会员店开业,做了一个“蓝莓十人团一元购”的活动,线上拼团下单,线下提货,开业三天单店销售六十多万。
“社交网络将变成中国人最重要的、最大的消费场景”
眼下,消费正在逐渐演化成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景之一。消费方式从搜索式购物向发现式购物转变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商家的经营需要从过去的品类的经营向生活场景的经营转变。这就是“货”的变化。孩子王是这类转变的一个典型。现在除早期的母婴商品零售业务外,孩子王还向顾客提供育儿顾问、新妈妈培训等增值服务。
孩子王的经营思路就是——建构一个现代新家庭的生活场景。顾客不断从这样的消费场景中发现自己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内容。“事实上今天所有消费者的消费场景都碎片化了。从数据来看,年轻人越来越不迷信品牌,他们更重视口碑、看重品质、强调趣味。“这背后事实上是受到社交大生态的影响。”试想,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越来越多地被网红博主、微信文章种草呢?
未知型消费者的特点:不迷信大品牌,看重趣味,强调品质
未来互联网会给零售终端的经营、销售更多赋能,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中看到中意的消费品后即可点击购买。可以说,“社交网络将变成中国人最重要的、最大的消费场景。”这是越来越去中心化,越来越全渠道化的。”
在今天,各式各样的移动社交平台让社交成为中国人的第二个生活场景,新品牌若想脱颖而出,“要有炫耀的社交素材,需要给第二波的客户带来社交压力。”之所以如此火爆,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,社交压力促使一些不玩的游戏的人也去玩,因为“不玩就落伍”。因此,
那么,社交与商业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呢?以微信为例,在微信平台上,小程序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极佳中介。
在微信上,微信群和朋友圈带来第一波流量。微信公众号出现后,商家可以通过优质内容把顾客囤起来,再以营销活动作为触动,推动微信群和朋友圈能量分享越来越多,老顾客带来新顾客,这样的循环就叫“叠浪”。
出现后,则可以通过广告、搜索、附近店等向公众开放,推动更高效的流转。无需安装、用完即走,同时又可以被社交分享和推荐。在程序的帮助下,可以实现社交网络中的“看到就买到”。它就像表情包一样,出现在社交网络中,让消费在社交网络上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。优质内容与流量的结合更为彻底。
在小程序的生态中,形成了“三浪叠加”,总结道,“入口是群、朋友圈的第一浪,公众号的第二浪,广告、搜索,附近的店,这三浪的叠加组合就是流量入口。”不过,现在社交平台和购物平台中间还有隔阂,尚不能完全实现看到就立马可以买到,“接下来要解决的唯一问题就是把中间的隔阂打掉”。
前文中提到了“单客经济”,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大场景中,每个零售商想要留住顾客、进而从每个顾客身上发现更大的价值,提升服务水平,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是不可或缺的。这也是与消费升级相适应的。“主动的服务会跟顾客成为朋友,所以服务会变成一种营销方式。
餐饮品牌海底捞就是靠优质服务收获了一众粉丝。不过,优质的服务、体验虽然可以帮助商家提升好感度,但消费者并不会愿意多付钱。“加量不加价是常态,加量不加价是体验的升级,未来对于每一个商家来说体验就是一种价值。”
未来零售市场会越来越向头部优质商家集中,大型连锁、中型连锁和便利店的生意会越来越好。现在互联网企业纷纷走向线下,提出为零售小店赋能的理念,“背后真正的动机是什么?就是两个字‘供货’。
但供货这件事,互联网企业“不一定转的动”。经过多年市场洗礼,饮料、零食等标品货价格已经被压到足够低,降价空间小、利润薄,而且对于这类货物零售夫妻小店核心需要的不是低价,而是有适合卖的货、足够好的服务、有账期。利润较高的蒸包、便当等非标品货,存在品质难以管控的问题。“超过40%的销量的烟草也无法供货”。另外,每一个夫妻店也都有相对丰富、稳定的进货渠道。
新零售对传统零售的赋能,不在于供货而在于经营、销售。“因为供应链实在是太重要了,因为互联网的能力只是一种能力会变得每个人都有”,“(传统零售)坚持好原来的东西,开放心态,把互联网的东西加上去就可以了”。